1965年12月15日,毛泽东主席在参加完上海紧急会议后,并未直接返回北京,而是再次来到杭州,下榻于杭州刘庄宾馆。12月21日,毛主席在宾馆召见了陈伯达、艾思奇、胡绳、关锋、田家英等人,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。
谈话伊始,毛主席提到自己刚刚拜读完1965年第6期《工农兵哲学论文特辑》。他对哲学工作者提出要求,不要写书本式的哲学,要写实际的哲学,这样才能吸引读者,达到传经布道的目的。书本式的哲学艰深难懂,很少有人愿意去读。
接着,毛主席又称赞了写近代史的孙达人,批评了吴晗、翦伯赞等人。他认为,这些人高坐"庙堂",脱离群众,写的东西越来越偏离实际。毛主席感慨地表示,近年来青年们进步很快,一些老教授却固步自封。他以吴晗为例,指出吴晗当了市长反而束缚了思想,不如下去当县长。对于杨献珍、张闻天等人,毛主席也认为下去工作比较好,人下去了,思想才会有飞跃,这才是真正帮助到他们。
毛主席随后点评了戚本禹的《为革命而研究历史》和姚文元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,不可避免地谈到庐山会议和彭德怀。最后,毛主席对教育改革发表了重要意见。他强调,不仅搞哲学的人要多到工厂农村,教授和学生也要多到基层。现行教育制度必须改革,否则大学生书读完了,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连几种主要农作物都分不清楚。他提出,高中毕业生应先参加实际工作,下农村、下工厂、下商店、下连队,干几年再读书。大学如果是5年制,就在大洋楼里读两年,下面工作三年。
田家英是毛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,自幼饱读诗书,记忆力惊人,文笔老到,堪称一代奇才。在庐山会议期间,像周小舟、周惠、李锐、胡乔木、田家英等一批毛主席口中的"秀才",都曾对彭德怀的遭遇表示过同情。
艾思奇和关锋整理出的《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》呈交田家英后,田家英拿到手里仔细审阅。他在阅读过程中,突然发现纪要中有关于毛主席评价彭德怀的一段话。田家英思忖片刻,提起笔来,将那段话从纪要中删去。
田家英削改纪要,艾思奇力陈不可为
艾思奇得知此事后十分诧异,立即找到田家英,委婉地提醒他,身为毛主席秘书,是没有权力随意删改主席谈话内容的,还是将删去的内容添加回来为好。
然而,田家英并未理会艾思奇的建议。他辩称,自己删去的那几句话是关乎文艺方面的,与整个谈话的中心思想并无太大关联,删去或许更好些。
艾思奇见田家英执意如此,也不好多说什么。但他心里清楚,田家英所删的内容,绝非仅仅是几句无关痛痒的话。毛主席在谈话中对彭德怀的评价,其意义怎能等闲视之?
就这样,田家英仗着自己的秀才身份和秘书地位,对毛主席的谈话纪要做了削改。尽管有艾思奇的力争,他仍我行我素,坚持己见。
削改后的谈话纪要很快便定稿了。12月22日,毛主席又一次召见彭真等人,再次重申了前一天对《海瑞罢官》和彭德怀的评价。而几天后,艾思奇、关锋执笔,田家英删改的这份谈话纪要,在经过"5人小组"组长彭真批示后,便印发到了全国各地。
毛主席重申立场,再述彭德怀评价
12月22日,即田家英削改谈话纪要的次日,毛主席又一次召见了彭真等人。在这次谈话中,毛主席再次重申了他对彭德怀的看法。
毛主席提到,在前一天与陈伯达等人的谈话中,他曾点评了戚本禹的《为革命而研究历史》和姚文元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,并由此谈到了庐山会议和彭德怀。他认为,这些内容对于当前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工作,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毛主席强调,他对彭德怀的评价,不是一时感慨,而是基于对庐山会议和彭德怀错误的深刻认识。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所作所为,反映了他在政治立场和思想路线上的严重偏差。这种偏差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
毛主席指出,像彭德怀这样的高级干部,如果政治立场不稳,思想路线出了偏差,就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巨大危害。因此,对彭德怀的错误,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,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通过这次谈话,毛主席再次重申了他对彭德怀问题的严肃态度。他的这番话,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。
然而,由于田家英私自删改谈话纪要,毛主席在12月21日谈话中阐述的关于彭德怀的重要论述,并没有完整地体现在印发各地的文件中。
几天后,艾思奇、关锋执笔,田家英删改的这份不完整的谈话纪要,在经过"5人小组"组长彭真审阅批示后,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,下发到了全国各地党组织,成为当时广为传诵的重要文献。
田秘书削改遭非议,各方人士纷纷议
田家英擅自删改毛主席谈话纪要一事,虽然当时并未引起太大风波,但随着谈话纪要的印发,一些参与整理和阅读纪要的人士,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端倪。
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后,陈伯达、张春桥、姚文元、戚本禹等人拿到谈话纪要仔细阅读。他们发现,纪要中并没有毛主席评价戚本禹《为革命而研究历史》、姚文元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的内容。
众人回想起12月21日毛主席的谈话,清楚地记得毛主席不仅点评了戚本禹、姚文元的文章,还由此谈到了庐山会议和彭德怀。然而,谈话纪要中关于这些内容的记录,竟然一字未提。
大家议论纷纷,都认为谈话纪要有删改篡改之嫌。一番打听之下,才知道纪要的整理者是艾思奇、关锋,而删改者则是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。
消息一传开,顿时引起一片哗然。大家都说田家英身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,竟然动了删改主席谈话的歪念头,这是何等的大胆妄为!
陈伯达等人对此深感不满。在他们看来,田家英的所作所为,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,对党的工作的严重干扰。
事情的真相渐渐明朗,田家英擅自修改谈话纪要一事,成为文革前夕京城政治圈内的一桩热议话题。田家英此举虽未遭到公开声讨,却引起了诸多非议和不满。
参考资料:
覃仕勇:《毛主席与宾馆服务员拉家常,听到对方报出几组数字,立刻坐不住了》
覃仕勇:《毛主席与田家英的"笔墨官司":为两个字起争执,最后他们都赢了》
覃仕勇:《庐山会议期间,毛主席对"秀才"们感叹说:曹营之事,难办得很哪》